海浩

日期:20221023

发布者:小海星

“海浩”这个名词源自2015年11月27日发生在大连獐子岛海域(对媒体沸沸扬扬使用“海浩”一词的冷思考),一次关于海面“热气腾腾”现象的报道。当时海-气温差达到了16-17℃,有大风而且气温在零下。

2021年1月初,青岛出现较强的冷空气过程,打破历史最低温记录,并且给青岛海面带来了“云雾升腾”的奇观——大海像突然“开了锅”似的!(视频见中国海洋大学微信公号)


青岛“ 海浩”现象(中科院海洋所 王少青 摄 来源


青岛“ 海浩”现象(青岛晚报 宋新华 摄 来源


青岛“ 海浩”现象(青岛晚报 宋新华 摄 来源


“海浩”现象需要满足什么条件?

大连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黄艇解释,产生“海浩”现象大概需要满足三个条件:
1、空气温度较低
2、海水温度>空气温度
3、海面蒸发的水汽遇到冷空气后迅速凝结

气温
据青岛市气部门统计,1月7日,青岛国家基本气象站最低气温达-15.9℃,打破了1961年以来该站最低气温极值,此前最低气温出现在2016年1月24日为-15.1℃。除了青岛站之外,黄岛国家气象观测站(黄岛区海湾路东首)最低气温达-17.3℃,打破了该站建站以来最低气温极值(黄岛区气象局于1959年建站)。而据大连市气象部门统计,1月7日大连气温也骤降至-16℃。
因此,青岛、大连当时的气温符合冰水混合雾出现的温度条件。
海-气温差
1月7日凌晨至10时,青岛市区气温在-11℃~-15.7℃之间,当时水温在2℃~3℃左右,因此海-气温差达到了13℃以上。
据大连獐子岛浮标站的监测数据显示,獐子岛海域附近的水温为13.0℃~13.5℃,附近海域的气温在-3.5℃~-3.0℃,两者相差16℃~17℃。
由此可见,当时的海-气温差有利于水汽从海面蒸发。
风力
当时刮西北风,风力在5-6级,也就是35-40km/h,强风让蒸发出的水汽能深入到离海面更高的冷空气中,蒸发面上水汽压减小增快,饱和差增大,蒸发加快。



根据云微物理相关理论,一般将-40℃作为云雾滴均质冻结核化的阈温值。

另外根据王彬华《海雾》第31页:-30℃以下可以出现冰雾,-10℃以上都是水雾,-30℃ ~ -10℃之间是冰水混合雾。有关青岛“海浩”现象是冰晶组成的说法,缺乏观测依据。


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和学习的需要,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;版权归原作者和媒体所有;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,须注明“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;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,请在公众号留言,确认后立即删除内容。